【科普】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優化原料品種之技術

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 目前全球食品原料需求包含動植物、礦物、微生物、發酵物等。環境氣候變遷造成了全球農作物欠收與品質不穩定的同時,仍需滿足全球對於原料需求。為了增進原料與作物的環境抗性、提高產量與增進營養價值,基因改造技術在全球盛行。依我國衛服部公告,食品衛生管理法定義:「基因改造生物係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,將遺傳物質轉移(或轉殖)入活細胞或生物體,產生基因改造現象之相關技術;但不包括傳統育種、同科物種之細胞及原生質體融合、雜交、誘變、體外受精、體細胞變異及染色體倍增等技術。」此一技術打破物種藩籬,提升生產效率。例如植物A在導入植物B的基因以後,A獲得了B的某種生物特性,使其更能適應種植環境。



    

      依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 (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-biotech Applications)報告指出,自1996年基改作物開放商業化種植以後,全球截至2016年已有一億八千五百一十萬公頃的基改作物栽種,全球四大基改作物為佔地78%的黃豆、26%的玉米、64%的棉花與24%的油菜,其中美國是基因改造作物最多的國家。 



       即使反對聲浪不曾減少,現實因素依舊驅動基改產品一項一項地問世。以近來美國亦通過三項較為著名的基改產品為例,蘋果、馬鈴薯與鮭魚。2017年1月,美國農業部USDA(United State Departure of Agriculture)核准「不會變黃的基改蘋果」上市,利用基因靜默(Gene silencing)技術抑制多酚氧化酶(Polyphenol oxidase)的表現,避免蘋果氧化變成黃褐色。同年6月,基改馬鈴薯申請入台的消息佔據媒體版面,這些同樣利用基因靜默技術降低2A級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的馬鈴薯,2015年已首度於美國商業化種植,在媒體的推助波攔下造成一波恐慌。更不用說世界上第一個基改肉品「水優鮭魚」AquaAdvantage Salmon於2015年11月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上市時,一般鮭魚需耗時三年才能長成,這種鮭魚僅需耗時18個月即可長成,即使無法生育,仍引發了各界的評論聲浪。


         為了因應工業與商業化市場,基改原料因運而生,使得成本降低,提高產量以供應市場需求,然而其背後未知的環境、健康問題使其爭論不斷。目前國內基因改造食品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管理,基改作物如要上市,必須經過食品安全評估,確認作物組成成分與一般非基改作物無顯著差異,並且經毒理學試驗以及過敏誘發性評估試驗,才能核准上市販售。台灣目前主要的基因改造食品為黃豆、玉米以及其加工製品。依「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」,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添加之原料或基因改造食品原料者,應標示「基因改造」或「含基因改造」字樣,供民眾辨識選擇。

※ 感謝Edward Chen協助校稿


圖片來源:http://bit.ly/2rwTsO0



參考資料:

1. 食品生技產業練簡介
2. TFDA 基因改造食品專區
3.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 2016年報告
4. USDA Announces Deregulation of Non-Browning Apples
5. TFDA AquAdvantage Salmon
6. Biotechnology Consultations on Food from GE Plant Varieties (Solanum tuberosum)
7. U.S. Approves Gene-Altered Salmon
8. 公告修正「包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」、「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」及「散裝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標示應遵行事項」

留言